家庭教育和每个人都曾有过并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奇特的是,尽管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教育,但对于家庭教育这个概念,却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人们似乎都知道它是什么,却又都说不明白。本文力求从历史渊源、当前现状、机遇分析、行业展望等各个方面对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解读,以此帮助广大行业机构认清现实,抓住机遇。
●家庭教育的前世今生
家庭教育是什么?对此,学界有很多种解释。广义的家庭教育概念,是涉及到家庭关系、家庭经营与管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法律关系、家庭伦理、家庭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学科。狭义的家庭教育概念,就是简指所有对0-18岁生命个体增值的教育活动。
在中国,家庭教育有着无比悠久的过去,但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虽然从小我们就从孟母择邻的故事中,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接受家庭教育的智慧了。而真正对家庭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关注,还只是这几十年的事情。这期间,中国的家庭教育经历了几个成长期:
1、无为自治期(1949-1980)
那时候的人们都忙着为党和政府做贡献,大多人基本顾不上家庭教育的。这个阶段出生的人们,他们的孩提时代有自然随意轻松的一面,也有猜忌暴力紧张的一面,这种人格表现在现代中国人身上,其后果和影响也是非常严重和深远的。
2、专业定位期(1980-1990)
可以不夸张地说,在上世纪80年代,家庭教育还是很冷门的概念。作为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第一人,赵忠心教授开启了家庭教育学术研究的大门。他是国内第一个带家庭教育硕士的专业导师,他的研究代了表国内当时的最高水平,也为我国的家庭教育学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由于受时代局限,缺乏实践的教育研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太多的反响。
3、反思觉醒期(1990-2000)
历史进入1992年,一篇由记者孙云晓撰写的有关中日青少年在夏令营的表现的报告文学,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教育者开始反思:发生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是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吗?还是教育思想不当而造成的?……中国家长由此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遗憾的是,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唯文凭论让应试教育开始发威,家长们都只要一个结果:学习好。于是,忽略人性和素质的教育已经开始发酵为害了。
4、观念转换期(2000-2010)
到了新世纪,人们突然发现许多学生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的学习高手却不能胜任基本的实践,频发的诸如研究生不会吃熟鸡蛋的笑话都让人们开始忧虑。于是又一位代表性人物、名叫卢勤的“知心姐姐”登场了,有感于家长的无知和暴力,她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始做报告,并出版一本书《告诉孩子你真棒》。由于她的功劳,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并学会了一句话“孩子,你真棒!”。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家庭教育的图书,在那个时代,人们似乎也只能从书中寻找力量和智慧了。
5、指导帮扶期(2010-)
到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不满已经达到顶点,就连总理也开始质问中国大学为什么只有大楼而没有大师。于是,有很多优秀的家长、心理工作者、各类教育者、乃至妇联等部门都开始投入到拯救中国家长的运动中来,而且工作重点从以往简单的满足于家长的观念转变,转变到落地指导。所有的状况都在表明一件事情,中国的家庭教育开始走向一个积极的时代。
●家庭教育现状:热并混乱着
一方面,物质生活相对发达的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对家庭教育的态度和做法越来越积极和认真了,就连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积极了起来。另一方面,社会对家庭教育关注的提升也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机构敏感地捕捉到,于是各类有关家庭教育的、心灵成长的、亲子沟通的培训、讲座开始纷沓而至,家庭教育成为众人眼中的摇钱树。具体表现可以三个字来说明。
1、热
家庭教育的热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地各类的家庭教育机构雨后春笋般成立,有官方的、有民办的。有的是研究会,有的是俱乐部。客观上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政府的积极也极大地催动了民间的热情。家长的认识被打开后,也被这股热情裹挟着。风风火火地参加各类培训,以填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空白。
2、乱
热的背后一定会产生阶段性的乱象。缺乏管控导致无序混乱,缺乏标准导致良莠不齐。这和国家教育文化发展战略失衡有着巨大的关系。当政府部门和专业学者缺位的地方,迷信和错误就肆意而为。不仅从业人员乱,教育指导的方式也乱。整体行业还处于探索和发展期。
3、低
中国家庭教育整体行业的水平不高,这种情况从近年家庭教育图书的出版状况就可略见一斑,要么以个人育子经验为基础编写,认为自己教育出一个名牌大学生就可以指导万千父母做家长;要么东抄西凑,攒一堆家庭教育类的文章,就觉得可以帮助家长走出苦海。行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和常识的训练,有的是心理咨询师,有的是成功家长,有的干脆是成功学或做企业管理培训的讲师,有的既无指导家长经验,也无教育子女经验,看了几本书,参加一个培训班,拿了一个证,就开始四处讲学。
●家庭教育的五大刚需
在这样的热潮中,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需求:
1.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国家发展与民众福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家庭教育则是提升民众文明和素质的重要前提,也是最终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其中2014年初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讲话已经鲜明地传达出这样的一个信号。2014年9月习总书记连续发声传统文化,也为中国的家庭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定会在未来的政策中得到体现。
2、现代中国家长的需求:
广大家长已经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无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存在巨大的不足。据业内预测,家庭教育未来将成为准家长的必修课目,根据双赢教育做出最新的课程设计,每户家庭应该接受100小时的家庭教育训练,才可以基本满足一般家庭问题的自我修复。而对家庭的辅导力量主要来自学校、社区或社会力量,这些单位将是承担这项中国家长基本认识和技能的教育主体。
3、教育培训机构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逐渐盛行的时代,只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育培训不仅广受诟病,而且也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为此,对于招生、教学、续费等都需要受到家长拥护的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必须正面接受和理性发展的内容。
我们曾过做调查,84%的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引进家庭教育提升学校竞争力。有近90%的民办教育机构开展过各类家庭教育活动,其中最为普遍的形式为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但很多校长已经明确表示,作为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讲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常需要,由于自身对家庭教育缺乏专业的了解和学习,所以在为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4、家庭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随着家庭教育的各类需求日盛,从事专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也亟需一个专业化成长的土壤。从过往的情况和经验来看,以前主要由心理咨询工作者兼职承担家庭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方面,由于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咨询无论从内容、方法、技巧都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家长更希望接受专一的家庭教育指导行业人员的。但从目前国内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现状来看,普遍表现为课程设计散乱,缺乏专业性和有效性。
5、新技术教育的需求:
在新技术时代,由于网络快速发展,人机互联时代的到来,也为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更多无限可能,而关乎到学生和家长的教育也是未来新技术教育不能忽视的重点。很多拥有新技术能力的程序员和公司陆续开发出自认为合理的教育产品,但由于专业度的缺陷,很多产品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如何在新技术平台上科学正确地体现教育宗旨,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技术将会很好地弥补这个空白。
●家庭教育将呈现井喷式发展
不夸张地说,家庭教育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引擎核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就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复兴。而打造新中国人思想和精神靠什么?唯有家庭教育!
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现代中国人缺乏属于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家园和精神会所。当人们遇到许多不仅涉及到孩子的,还有夫妻关系、单亲、家族问题、人生规划等,甚至邻里关系等“家长里短”的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得当的机构或人员来指导,也成为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的爆发、激化的肇因。而寺庙、教会等宗教只能有限地解决人们的困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指导体系,不仅要结合传统文化,更要结合现代文明,还要适应本国国情,所以,建构新家庭教育体系,是中国从经济强国走向文化强国的重要一步。
如此看来,家庭教育行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井喷式发展,且会依照以下的程序启动:
首先是制度化的启动和建设,关于家庭教育的战略设计一定会在政府在支持和认可下迅速得到发展。
其次是专业化的研究和服务,因为:社区人性化服务需要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学校现代化发展需要家庭教育专业人员;机构持续化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家庭幸福化指导需要家庭教育专业人员。所以,大专院校将会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更多专业化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社区数量推测,将有30万专业人士的缺口。按家长接受合格父母培训的基础课程算,每年将有10亿的课时消耗。显然,这对于许多社会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市场机会。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面向家庭的教育服务和指导的专业化机构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必然的多方的刚性需求,即各类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机构将是热点。所以,以家庭教育俱乐部为代表的机构会是未来现代家庭的重要活动场所。
2、为各类机构培养专业化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将是家庭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重大和核心课题,即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将是重点。所以,家庭教育讲师、顾问等指导师的培训将会成为热点。
3、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学术研究、图书音像、交流讨论、实践推广等将出现结构化发展的态势,即以家庭教育为主旨的社会活动会增强,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产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